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麦田 > 热门资讯 > 厌学资讯 > 正文

什么是青少年厌学症?如何防治?

2018-12-28 14:21:16作者:来源:已有人点击本文

内容简介: 青少年厌学症的防治厌学,即对学习的厌恶情绪,指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持冷漠、逃避和对抗心态的行为表现。这种情绪是不正常的心理障碍之一。厌学有轻重之分:
青少年厌学症的防治
厌学,即对学习的厌恶情绪,指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持冷漠、逃避和对抗心态的行为表现。这种情绪是不正常的心理障碍之一。
厌学有轻重之分:偶然的对某项作业、对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不满,这是较轻微的厌学;经常性地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烦,有时伴有一些如头痛之类的不舒服的生理反应,这是中度的厌学;习惯性的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恶,经常伴有头痛、焦虑等不良的生理反应,这是较严重的厌学。只有中度的和较严重的厌学,心理学上才认为是心理问题。
 
一、厌学的表现
厌学的学生大多有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现。
1、逃避上学
逃避上学的情况很多,背起书包走出家门却没有进校门,中途“溜号”玩去了;赖在床上不肯起,说头疼、肚子疼,其实他并没有病;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发生呕吐等毛病,他真的病了,可他在病表面上是身体不适,实质上是心理毛病。
2、学习马虎
学习马虎的学生心中厌恶学习但又不得不学习,于是只好勉强应付,得过且过。其作业偷工减料,只求完成任务,不问质量高低;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经常走神;课后很少自觉的进行预习、复习。
3、极易疲劳
有些学生看起来学习还比较努力,谈起来他也知道学习的重要,可在心底却对学习产生反感。这种深层的厌学情绪抑制生理功能的发挥,因而经常产生学习疲劳;一坐到书桌前,便打瞌睡;一拿起书本就生厌倦;一离开学习,他的生机活力顿时恢复。
4、制造事端
有些学生上课恶作剧,下课找麻烦,老师、家长以为是其行为不好、性格不良,其实,他们是在以制造事端为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学习的不满、对老师的不满、对学校的不满。对待这类学生,处罚他们的不当行为只能取得短期效果,只有改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不当行为。
二、造成学生厌学的内外原因
造成学生厌学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之分:
1、内在原因
学生产生厌学情况的内在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学习动力不足。因为没有动力,所以,其对学习缺少兴趣,缺乏克服困难的自信和意志力,畏难情绪显著。
从学习的过程来分析,厌学的一个突出的原因是心智活动差,心智活动差的主要表现就是不善于思考,不善于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因此,厌学患者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特别是对数学,物理和外语等科目更容易感觉畏难,注意力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知识脱节严重,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习成绩较差,且呈下滑趋势。
2、外在原因
厌学的学生除了自身主观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下列一些外部因素,有时也能造成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A。学校教育的因素。
学校中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业负担过重;考试屡屡受挫;教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当的教育措施和管理手段;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均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其中,学业负担过重以及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造成学生厌学比较突出的因素。
B。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结构的破损、解题;家庭教育方式的严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与孩子实际能力之间的过大差距等也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其中,教育方式的严厉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往往更容易使学生滋生厌学的情绪。
C。交往友伴的因素
经常交往的友伴的不良影响也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如果几个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就可能形成一个厌学的小群体。这种小群体给学生的负作用是非常大的。
此外,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缺陷,过于脆弱,受挫能力差等原因,也可能导致厌学。
我有话要说 文章及评论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麦田网立场无关。 已有 0 人发表观点 [点击查看]
麦田网友
(您发表的评论需要审核才会显示)
评论内容字符不能超过500!

最新评论


我中心由青少年教育专家于2014年创办。自创办以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谨办学,不懈探索,以爱育人,致力于为迷途的孩子找到心灵的家园。

七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积极的心态,力图让每个毕业的孩子都具备一份感恩和谐的心态、明确的人生目标、清晰的自我定位、独立的生存能力,让孩子能够真正地做到自强、自立!

专门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并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管理透明化的“三全”(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管理,随时欢迎社会各界莅临参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