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化名),今年 15 岁,沉迷上网、厌学,初二辍学。
小学四年级前,小蓝的成绩很好,也很爱学习。四年级时,开始出现转折,厌学、 逃学、上网成瘾、在社会上结交不良朋友、参与黑社会性质的群架斗殴、殴打老师、不愿待在家里,常十天半月在外面混,在家时,和父亲关系冷淡,和妈妈感情较 好。因为感觉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小蓝主动要求父母将其送进麦田青少年教育基地,刚来校的时候情绪很好,但是家长却有点不愿意让儿子远离自己,在儿子强烈的要求下,家长将孩子送进基地后无奈的与孩子挥手告别。
小蓝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开服装公司,姐姐在英国留学,上学以前在父母身边长大,上 学以后开始读寄宿式学校。整个小学期间都是读寄宿学校。和家人的团聚时间少,有时周末回家,有时三个月不回家。到四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好,四年级换了班主 任以后,由于和新的班主任出现矛盾,开始厌学。据小蓝介绍,当时还想努力学习,所以主动请原来的班主任为自己补课,但由于和新班主任一直不能好好相处,学 习成绩继续下降,继而出现厌学现象,开始迷恋于上网,有沉迷上网之后,其他问题相继产生。比如,认识了网吧里一些不学习的朋友和社会青年,在这些人的影响下学 会了抽烟、打架、早恋、顶撞父母,甚至殴打老师。
到了初一,小蓝想过要好好学习,但是由于受外界的诱惑,身上陋习较多,学习基础又 差,所以没有坚持多久时间又开始睡觉、逃学、厌学、打架和上网。初二的时候,受到新班主任的影响,对自己的问题有了较深刻的反省,想好好学习,开始新的生 活。为了换个环境,离开那些熟悉的朋友,曾想到体校去读书。但对体校的氛围之坏,管理不严很失望。后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做出决定来到正德文武学校重新开始。
小蓝的问题始于小学四年级换班主任以后,由于和班主任关系不好,而对学习也失去兴 趣。在痴迷沉迷上网的时候,小蓝曾有过连续七天七夜不下线的上网记录,沉迷于沉迷上网之后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由于父母亲生意忙,自己又是读寄宿学校,成 长中的困惑始终无法得到父母亲的帮助和引导,最终使孩子走上了“沉迷上网少年”的道路。
转变方案
了解到小蓝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后,麦田资深青少年教育专家组织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和行为老师进行了详细的商讨,最终制定出了一个具体的矫治方案。首先,专家们决定对小蓝采取心理辅导教育,通过反复的的心理辅导,令小蓝充分认识沉迷上网的危害,从而从根本上学会拒绝沉迷上网。据了解,为了加大心理辅导教育的力量,自办校开始,该校就聘请了专业心理老师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通过4年时间的发展,如今,他们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心理辅导方案:根据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如“书信”、“电话”、“面聊”,让他们相信自己不是坏孩子,他们只是在人生的道路选择中有点迷茫,只是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告诉他们现在的停留只是为了更好地到 达人生正确的目标,经历了今天的训练与改变,你一定又是父母的骄傲,“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同时,我中心还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向学生传授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与矫治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老师会引导他们认识情绪背后的事实,改变不合理的观念,为他们介绍一些发泄情绪的方法等等,及时解开他们的心结。
此外,我中心还设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校创建优美的育人环境,轻松、民主、和谐 的气氛的同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老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定时定向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孩子克服不良心理。除了这些,我中心的心理专 家们还会适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一个“沉迷上网少年”,背后往往有个失败的家庭教育。学校心理老师经常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疑难点,引导家长改变 家庭教育中不合理的观念和做法,为孩子以后返回家庭做准备。
通过心理辅导工作,小蓝对网络和游戏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和社会上的那些社会青年混 在一起也感到无聊,对原来的打架、抽烟、早恋等做法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这一切很没有意思,所有想摆脱这种生活状态。对于未来的生活也有了详细的安排,小蓝 的父母也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和不足,并表示,以后不管生意有多忙,孩子遇到什么难题也要抽时间帮助他解决。
转变成果
通过半年的辅导和转化,如今,小蓝已经能够树立自己新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小蓝表示,离开学校后将重新拾起课本,准备将初二读完,考上一所自己理想的高中,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做个有助于社会的人。他还表示,跨过这么多省,最终来到麦田,原来有些担心自己会一无所获,刚进学校的第一个月,我打消了这些顾虑。在一次给家人写的信中,他告诉父母生活很好,无需担忧。
小蓝学习期将满时,他说,有些不舍,很想在这里过完年,还不知道在大陆过年到底是什么样。
现在的小蓝与家人相处十分融洽,学习上进,他打来电话说,他有一个到北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