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辉从小父母离异,不久后母亲再婚,把小辉交给外公、外婆一同生活。外公是退休教师对其在学业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外婆对其十分宠爱。他的母亲再婚后,又生养了一个孩子,组建了新的家庭。平时很少去关心他,父亲也常年在外出差,很少去看望他,一年回来两次甚至没有。继父对他还算好,经济上的要求一切都满足他,也从不责骂他。
2、家庭经济情况:
母亲和继父自己开了家公司,收益稳定,家庭经济比较富裕。对孩子的要求都会尽极力去满足,家里的给他买了手机和电脑。
3、家庭教育情况:
小辉的外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外婆在生活上照顾较多,也溺爱最多。虽说也管教孩子但多以唠叨的形式出现。继父怕孩子在新的家庭环境不适应,都会一味地迁就他。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是简单而粗暴的,常以命令式的口吻对他提出要求,母子间隔阂较深。他的家长极少主动跟学校老师沟通、联系。
小辉初三时与学校初二的女生叶某,经同学介绍认识的,他们经常通过手机QQ聊天,不久后开始谈起了“恋爱”。两人常常在放学后相约一起回家,有段时间常在放学后去公园玩到很晚才回家。几乎天天晚上通过手机聊天到深夜。白天上课时常打瞌睡,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小辉在上课经常打瞌睡,作业极潦草,甚至不写作业。在课堂上老师多次发现他玩手机,班主任将孩子的事情告知母亲,希望母亲能够抽出一点时间多陪陪孩子,毕竟初三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不要让孩子带手机到校,家里也要控制他上网的时间。他母亲表示自己公司非常忙,没有时间,而且孩子也不太听他的话,经常跟她顶嘴,手机和电脑也是为了孩子不到外面的网吧去才买的。又表示能抽时间尽量抽时间出来陪孩子。同时我也跟他做了一次较深入的长谈。想就此,让他明白初三学习的重要性,希望他改变玩手机的不良嗜好,但是效果几乎是零。因为家人的溺爱,母亲拗不过他,没几天手机又到了他的手里。母亲因为工作繁忙与孩子交流少,孩子在家长面前会形成反抗心理。
孩子外出经常十二点才会家,外婆很担心,在他耳边多说他两句,他就不耐烦了,甚至还要骂外婆。有几次,跟外婆吵架后就没有回家。他早恋的行为无意间被母亲发现了,用各种办法找女孩子,甚至跟踪女孩子,到女孩子家里去跟对方的家长理论。这让他感到无比羞辱,跟母亲大吵,扬言要杀了母亲。母亲听了后特别伤心,觉得这孩子实在太不孝了。
案例分析与反思:
小辉的生活看似什么都不缺,尤其是物质上的满足。但从他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来看,他最缺少的是母亲的理解与关爱,还有父亲的关心。虽然有继父可并没有真正的父爱,母亲又忙于赚钱和照顾比他小的的弟弟,没有人会给予男孩子青春期应有的引导。更因为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命令式的,导致他与母亲没有良好的沟通,表现出青春期强烈的叛逆心理。一方面想要得到母亲的关心,另一方面又处处与母亲对着干。而外公外婆的宠爱又助长了他任性的一面。内心的孤独与空虚使得他寻找精神寄托的对象,起初是网络聊天,一旦遇到谈得来的同龄人就一发不可收。再加上原本就处在青春懵懂的时期,对异性的眷恋与向往,对对方的朦胧的好感,让他深陷早恋的漩涡。任性、叛逆又使得他在家长的极力反对中,我行我素,更在家长失当的处理中走向极端。
在他刚刚表现出上课没有精神、打瞌睡,作业潦草,上课玩手机的时候,老师做了必要的批评教育,但是不起任何作用。这个时候老师并没有预见问题的严重性,也缺少对事件的洞察,只做了一般的处理,没有深入了解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而且也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在意他的生活、精神世界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当与他的母亲沟通时,他的母亲也没有将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映,导致老师不能进一步,更细致地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问题的初始阶段,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引导的机会。作为家长又没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屈从于孩子的任性,没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将手机再次还给孩子,使得他更加肆无忌惮地网聊。
小辉最大问题是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理解,他需要有人倾听他的心声。母亲长期的命令式教育,让他对长辈缺少应有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案例建议:
1、学校方面
提高教师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引导者,是关键,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洞察离异家庭学生的个性、情绪变化和发展水平,能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情感育人,教师要主动去信任、理解、尊重离异家庭学生,关心、帮助和爱护他们,维护其自尊心,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真诚的情感、榜样的形象、美好的生活,来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领域。只有对他们倾注爱,才会便于交流和沟通,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学校教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成长应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经常和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但能弥补学生缺失的爱,而且会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要注意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定期与家长取得沟通,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家庭是孩子性格的发源地。家庭关系的改善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学校必须使家长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2、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环境与女子性格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离异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离异家庭的父母,常对子女产生爱的极端,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爱的贫乏,这两种极端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生活受到严重破坏,造成身心不良发展。那些过分溺爱,或是缺乏关爱,也或是缺乏监管力度的离异家庭子女都容易表现出散漫放任的态度,在其行为上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自控能力差。有的离异家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为了减轻孩子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使孩子产生任性等不良情绪。在家里,事事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散漫放任。在本案例中,蔡某就是在外婆外公的溺爱下变得任性,父母对他的忽视让他变得放任、极端。
如果本案例中的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多鼓励孩子交朋友,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尽量避免孩子一个人独处。创造机会让孩子和伙伴在一起,如让孩子和同学共同参加活动,一起完成家庭作业等等。他们感觉到自己身边还有伙伴的支持与陪伴,自己并不孤单,才能快乐地面对每一天。利用亲情弥补性别角色缺失的遗憾。家长应该知道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要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到父母之爱。并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那么母子间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孩子的生活一旦正常了,也就不会有什么“早恋”了。